在現代社會,家政服務需求因生活節奏加快而日益增長且呈多元化、個性化態勢。家政服務業對提升人民生活品質至關重要,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布的《關于深化家政服務業產教融合的意見》(發改社會〔2024〕1521 號),為該行業發展注入強大動力,開啟產教融合變革之路。
普通高校與職業學校應貼合經濟社會需求,增設家政專業,合理規劃招生規模與辦學層次,構建人才培養體系。推動課程資源共享與學分互認,鼓勵高職院校擴大家政專業中職招生規模,各省至少建 1 個省級、全國至少 2 個國家級高水平家政專業群,招生計劃向家政專業傾斜,為行業培育專業人才。
強化家政師資隊伍建設,發揮教師培訓基地作用,擴大家政教師規模。完善 “雙師型” 教師聘用及評價標準,引進行業人才,建立校企師資互聘機制。將企業前沿要素融入教學,建立教師培訓機制,加強精品課程與教材建設,推廣 “崗課賽證” 育訓結合模式,構建多元實踐教學體系。
高等院校應發展家政學歷繼續教育,促進學歷與非學歷教育融通,推進學分互認,試點完全學分制,推動家政專業納入自考清單,健全經費籌措機制,鼓勵從業人員提升學歷,為行業持續發展提供智力支持。
在義務教育與普通高中普及生活勞動知識技能,開展適宜勞動教育,可聘家政教師授課。職業學校實訓基地向普通中學開放,校企共建家政教育體驗基地,老年大學設生活興趣課程。通過多層面舉措推動家政通識教育普及,營造行業良好氛圍。
家政企業應建立全鏈條全員培訓制度。崗前依服務類別定最低時長,合格上崗;在崗每兩年至少 1 次 “回爐” 培訓;通過轉崗、職業經理人培訓拓寬人員職業通道。鼓勵有條件企業自建培訓體系,中小家政企業可購買培訓服務,全方位提升團隊素質。
完善家政職業分類體系,推進相關職業標準制(修)訂與應用。持續建示范基地,引導專業教育機構開展培訓,教材與課程注重職業道德培養。開展技能升級行動,利用 “家政信用查” 平臺組織培訓與展示信息。以賽促訓,舉辦各級家政技能大賽,激發人員提升自我積極性。
實施 “巾幗家政”“工會家政”“國開家政” 等培訓品牌工程,設定明確培訓目標,如分別培訓家政人員、師資、職業經理人不同人次。各地依 “一地一品” 打造精品工程,形成品牌效應,提升培訓知名度與影響力,推動行業水平提升。
各地應建認定標準,培育家政產教融合企業,對符合條件者給予國家級或省級認定,并落實稅收優惠等激勵政策,促其深度參與教育教學,實現企業與教育機構互利共贏,融合產業鏈與教育鏈。
鼓勵創新共建共享模式,建家政實訓基地,探索多元合作模式,豐富基地場景、功能與模塊。支持企業參與院校與政府實訓基地運營,中央預算內投資符合條件者,打造高水平專業化平臺,支撐家政人才培養。
支持多方聯合組建家政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,整合資源,形成合力。對接區域戰略,以家政產業園區為依托,打造兼具多功能的家政市域產教聯合體,推動區域協同發展,提升家政服務區域貢獻度。
家政企業應深度融入教育教學,參與多環節,創新校企合作模式,設學徒崗位,建產業學院等基地。職業學校與高校應依行業需求調專業設置,實現人才培養與市場無縫對接。
鼓勵跨領域校企合作,研發智能家居等產品,升級技術,開展智能化培訓,推廣數字化培訓方式,建社區服務融合平臺,引相關領域企業跨界經營,推動家政行業多元化、高端化升級。
家政企業與院校應建穩定對接機制,吸納高校畢業生。各地應助重點群體在家政業就業,鼓勵退役軍人等創新創業,形成良好就業創業生態,促行業可持續發展。
各地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協調機制應重議程,明責任,細舉措,保任務落實。統籌政策資金,在場地、住房、金融、權益保障等方面支持,為產教融合創良好環境與物質基礎。
行業協會應發揮多作用,參與標準制定、成效評估與信息發布。政府與社會團體可委托項目,整合各方資源,構建人才供應鏈,共推家政服務業產教融合發展。
宣傳家政服務先進事跡,表彰典型人物,增職業榮譽感與社會認同度。加強三觀教育,引正確就業觀,消行業偏見,營造良好輿論與社會環境,引人才入家政行業,注發展動力。
總之,該意見為家政服務業規劃藍圖。通過多方面舉措與有力保障,家政服務業有望借產教融合實現飛躍,滿足群眾需求,創就業機會,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,邁向專業化、智能化等多元發展新征程。